★★★☆ 成龙自导自演喜剧功夫片。1980年香港票房冠军,香港票房首次突破千万之作,结尾一场成龙式搞笑死缠烂打被奉为经典。
一直以为这个叫龙少爷成龙的白扇 元彪的板凳 老捕快的刀和烟斗 姑娘的裙子 以及最后和老头的爽快格斗 好看!!!
前80%的内容今天看来无论动作还是叙事节奏都比较慢,但能够做到把喜剧元素贯穿下来,还有难得的小人物心态。最后部分的打斗无论对剪接还是体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今天看来,算是成龙电影中最长的实打戏。这一段的合理控制和分镜技巧,成为成龙后来自导的特色优势。
谐趣武侠。 黄仁植,韩国合气道七段、跆拳道六段高手,代表作有《合气道》、《跆拳震九州》、《师弟出马》、《龙少爷》、《虎鹰》等,擅长腿技、擒拿和摔投,特点是动作迅捷,招式老到。被称为左腿攻击之王。在本片中出演最后大反派。
身体灵敏和协调已经无敌,动作带出的喜剧感也无敌。男人玩裙里腿还发展出斗牛舞。最后腿功和擒拿,流氓地滚打法加无限能量无敌防御。
比起传统功夫片,这部戏有两大突破,一是黄仁植的超强腿功,将人踢飞几米远的效果非常强悍,二是高潮大战,少了见招拆招,变成歇斯底里拼老命,谁不怕痛就赢,这点在《龙少爷》里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舞狮、舞扇、板凳、洗澡、裙底脚、斗牛舞等虽杂糅但挺好看,香港电影史上首部千万票房之作
相比成龙导演的上一部作品,这次无论是动作上还是喜剧上都更为成熟,各式器具及环境的利用也更炉火纯青,虽然剧情粗暴什么的几乎是当时香港动作片的通病了,但成龙的这种花式卖命的动作,其观赏性可谓大大填补了其他缺点,这种拳拳到肉的动作片真可谓是那个年代港片的特产,就连好莱坞都不得不敬畏三分
拼命三郎式. 比现在的这些国产片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多!少!倍!!!四星拉拉分。1.人物深陷冤枉而保持有乐观心态2.现学现卖 裙裙~3.有创意,爱角色扮演= =4.变身浩克了么...
故事是一泡污了,人物各种傻逼。动作设计虽然还在招数演练和盘场战的框架里,毕竟加了很多成龙的设计,和元彪的对戏(俩人换腿固定一个半空中的包袱)、黄仁植的腿功都很精彩,还有些设计比如类似斗牛的裙子御敌虽然执行的一般但想法有突破。喝污糟东西以后发威的桥段在《醉拳2》也用过。
前面都一般,最后大战黄仁植才是看点,烟袋水灌出个魔鬼筋肉人,靠疯狂的气势压倒对手。裙底脚化身斗牛舞,打强盗变成拳击比赛。用了“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和斗牛舞曲伴奏。石坚的动作还是略带粤语片式的夸张。故事乱七八糟,李丽丽的角色无疾而终。
成龙加盟嘉禾第一作,从开始的舞狮抢青就非常精彩,手中扇舞、棍打板凳、裙底乾坤、烟杆躲刀每一段都是妙趣横生的打戏,最后一段拳脚决战长达20分钟,硬生生打成了回合消耗战,正是拳怕少壮全凭火力旺。文戏同样铺垫得好,师兄出走师弟寻人,同拿白扇被人误会;捕头一家三口,连续遭遇成龙,不断变化的身份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笑料。
成龙的早期古装片很卖力气,打斗搞笑的多。剧情稍弱点。凳子、扇子、布都用上了,最后超级长的BOSS战过瘾!
成龙跟石坚的对手戏好精彩,不过石坚一个番禺人怎么体毛跟北方大汉一样....
成龙早些时候的电影动作戏真是潇洒,而且烂片少。
补评: 花拳绣腿时期的成龙现在看来打起来跟射雕英雄传里差不多哈哈当然真功夫还是看得出来的 收到高清电视台版了先留着
打得让人心烦
原来小时候看的舞裙子是30岁的李丽丽。本片可说承前启后。前半部分花拳绣腿,最后ending技击对战,但太长。田丰表演很感人,也因此和其他人不在一卦上。摄影xiuxiu地zoom,常在运动轴线两边跳。成龙文戏浮夸武戏喜剧感没话说。房间的翻转腾挪是至今好莱坞尚未学去的调度
动作戏的比重极大,而且后面与元彪、石坚、黄仁植都是一对一单挑,但是动作全然不同,竟然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枯燥,足以看到动作戏的精彩程度。
武戏精彩,文戏弱爆了,成龙的大师兄还有元彪都是辅佐剧情没有任何心理变化,特别是大师兄从出走到回归没有任何情绪铺垫,还有就是和最后的BOSS打的时候一直被玩就没有断胳膊断腿,就成龙会那一招。。其他人都是排除在外的。。也就中间有元彪部分算得上精彩的功夫喜剧=
私房歌
成龙早期经典之作,板凳战、洗澡、客厅战等等,都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