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好就好在他们没有手机
本是一场自我放逐的流浪之旅,却在旅途中和陌生人分享了片刻的温暖,伤感和甜蜜都化成电影结尾处那一抹终于晒到女主脸上的阳光…这种传统结构的套路爱情片不管拍多少次依然是如此奏效:孤独摧毁了巴别塔,让人闯过暴风雪,只为了陪你在天涯海角处看海。多美啊。
很多年后她生活在大城市 过着稳定的生活 但每到冬天飘起大雪 或是坐上去远方的火车 她总是还会想起那次寒冷但温暖 孤独却浪漫的旅途 和曾义无反顾陪她到天涯海角看岩画的那个他 让她知道「x你妈」也可以是最动人的情话
一个小片尽然是四国联合制作:芬兰、俄罗斯、德国、爱沙尼亚。火车包间里一个拉拉遇到个直男,不是爱情片,是个友情片。一个本世纪初年的俄罗斯火车上的戏剧小品。前些年我倒是一个人坐过从乌兰乌德到赤塔的俄罗斯往返列车,是去参加那里的国际电影节,做评委。俄国列车的卧铺舒适,但老旧;一路上看到的辽阔风光及无数被废弃的小城镇及工厂给人印象颇深。本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可是内容格局还是过于小了些,看看可以。
太可爱的爱情小品,可能会在未来看很多遍。导演就像考古的女主一样带我们去看了一个来自过去的东西,并没有多么宏大特别。但那些孤独、无助、彷徨、暧昧、心动的私密小情绪,人与人之间尝试去沟通、交流和探索的过程,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远了,感伤、怀旧的情绪氛围充盈并滋养着整部电影。
像翻开陀氏小说《白痴》,品读着俄国人真与善。电影镜头语言之丰富让每一个人物的微表情和动作都那么恰到好处,仿佛勾起我们对绿皮车共同的记忆,也仿佛是对美好时代的追缅。俄国男人从来没有这么可爱,或许是本届影节最可爱。
被深深打動。關於他我們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卻告訴了我們人與人如何真正地聯結:無需一個有跡可循的舞台,無需約定俗成的儀式,無需背景的相通,無需計劃的相投——在身分與存在上人將永遠是煢煢孤身。要拋卻一切既定的記憶和世俗,在追求虛無夢想的旅途之中支撐彼此,一起在冰天雪地的純粹中歡笑。他是真正孤單的人,他也真正地明白什麼是不孤單的時刻:單純地理解,無條件地支持,互相陪伴度過一段時光。
在冰天雪地里和你偶遇,一起去找去不到的目的地,好浪漫啊。
大概就是战斗民族拍“爱在黎明破晓前”的路子,导演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很强,女主的形象很复杂,重点没放在爱情上,而是芬兰女留学生遇到了一个俄罗斯傻直男,被战斗民族那份死命的浪漫给整心动了。片子的格局非常小,导演的也有意把故事限制在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上,没有更大的主题,只是跟着从女主的视角,跟着她对男主的感觉进进退退,去感受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怦然心动的奇妙。
喜欢!导演和演员都是有想法有思考的聪明人,单拎出来很简单的内核却描绘得又精致又粗犷,也没跟着原著把火车开到乌兰巴托。影片全程牢牢聚焦在两个人物身上,导演“不想让观众看到角色视角之外的内容”,所以对于影片最核心的火车和岩刻都没有任何远景的完整呈现。岩刻部分更是完全的反高潮处理,一是那本就不是女主的梦想,二是更着力在男主对女主的视线。车厢拥抱那一幕,在只有右上角昏暗灯光的几近黑暗里,男主额头疤痕下那双慢慢抬起进而闪着光的眼睛实在是迷人。
掐着秒表描画出情绪跌宕的曲线,用一种跨阶级浪漫幻象打破另一种同温层浪漫幻象,理想左岸与媚俗悸动对调,填满感知上触手可及实则虚无缥缈的情怀泡沫。如同九份的咖啡店旁新开的古早味手作年轮蛋糕。
这种感觉好熟悉,晃晃悠悠在原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期待的旅途上,其实没有非去不可的目的地,也没有不能舍弃的纪念品。能够享受陌生本身,常常就是最大的惊喜。
惊人地好。关于我们如何与他人相遇,欢乐又是如何寄居在虚无身边,必死的又是如何在永恒的面前呼出一个甜蜜的惊叹号。格局小是一个导演在无法直面纷乱世界之后主动退却的自知之明,但这不意味着虚无并不在场。虚无在任何时刻都预备着从缺口中倾泻而出,然而这层背景的存在却只是让覆盖其上,稍纵即逝的欢愉变得愈发肯定,是21年最需要的电影没错。
并非仅仅讲述了一段往事,更感伤了一段历史,也是一种电影和生活的消亡,尤霍缅怀了平民理想主义的朴素时光,那是一种庞大的群体意志下近乎具象般能够被清晰感知触摸到的集束温度,风雪中黑夜里漂泊的人,能够因周围人而并不孤独,记忆中的那群熟悉的陌生的,远处楼宇里的灯光和碰杯声,足够安抚难过的心,而分别和电影的结束,让我们叹息身处的当下,类似于八九十年大陆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同样有所体现的对社会欲望的蔑视与纯粹人际情感的推崇,如同上一部讲述拳手的黑白电影,失去了一些,也获得了一些,但这些人和事终究都已不复存在,于是翻阅起发黄的旧相册、火车票与书信,就这样度过一段微醺的怀念。
#TIFF 2021# CONTEMPORARY WORLD CINEMA。前获2021戛纳评审团大奖(并列)。7分,还是波米说得好,“这不就芬兰囧妈么”。除了这个大概还有些《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意思。火车上的部分比较套路。不过到了摩尔曼斯克之后的半小时确实非常动人,非常浪漫,也是勉强能送出一个四星的理由。以及,摩尔曼斯克岩画是1997年才发现的,所以这个故事最早也得是21世纪初了(岩画的图册都出版了),那么没有手机,还用磁带随声听这种事情就有点奇怪了……发评审团大奖真的有点水,给个评审团小奖差不多……
滞重的热机,轻盈的身体,东边来的男人和西边来的女人一同奔绝对的“北”,亦是溯共同的源。精巧的世界内不见时间标记,只有在暴风雪中我们才知道这是《泰坦尼克》后的世界。坐在残骸上大笑,置生死于度外,比《安妮特》乐观得多。
一面是技艺圆熟情节剧,一面是现实主义的美学肌理,库奥斯曼恩长于以一种沮丧却诙谐的笔调写就短暂的喜悦与狂欢。它至多挪走卷帙浩繁俄国文学中真正罕有的轻盈一隅,却有无数种情绪在此中流转。离别时刻,Laura没有打开车门,于是故事即刻从悲伤的《廊桥遗梦》,落向不再摇摇欲坠的乐观氛围之中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男性荷尔蒙真是能让人开心
经由DV进入到低清时代,随着DV丢失,由影像回到画像,最终往前溯源到画的起点:岩画。由此,一趟行程跨越了一万年,无比轻巧。(Ljoha真的好可爱。
几点奔马
你穿越大半个俄罗斯去摩尔曼斯克看岩画,我当了手表买了好酒庆祝旅行即将结束;你拥吻我,我不知所措,我到底害怕什么呢?我去旅馆找到你,费劲手段带你看了所谓的岩画,却不敌一场风雪来得诗意痛快。唉,离别时刻,我只是回头远远看你,心里默念着: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