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我们踩到蝼蚁是否会在乎?很可能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蝼蚁们”死的悄无声息在数字之外。集中营的“人群”在乌斯塔沙或者说所有的极权统治者眼中就是蝼蚁和玩物,天真的以为极权统治者是你的同类才是对“反人类”这个词的误解,极权统治者从来不认为你们是同类。而你们视之为残忍的暴行,他们那有个好听的名字,伟大的复兴。
1080P资源,还原度还挺高,这部电影揭露了克罗地亚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的战争罪行,这些罪行在法庭上没有任何惩罚,在历史书中也很少提及。但其所犯下的罪行从电影中看是如此可怕,在人民的心中也成为难以磨灭的印记,在身心上受到的伤害都将伴其一身,也让观众感到怜悯与惋惜,借此电影缅怀一下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无辜平民
波兰的《沃伦》,匈牙利的《索尔之子》,如今塞尔维亚有了达拉。中东欧视角的二战满目是血,牵着人一起忍受切肤之痛,再让你眼睁睁看着血流干。
讲述一个名叫达拉(Dara)的年轻女孩的故事,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送到克罗地亚的亚瑟诺瓦茨集中营。
罕见的使用了大量用刀、用枪重复杀人,杀鸡儆猴式的屠杀镜头。还有穿起了修女服装、穿上了军官服的女人,呈现了她们主动作恶,
二战时期在克罗地亚第三大集中营的种种,杀人如麻,毫无人性,简直无法形容。比不了《辛德勒名单》和《南京!南京!》,也足够残忍泯灭人性。7.2
m21315:生命如蚁,杀人者不眨眼。克罗地亚的二战罪行需要批判。神是活人的神,失神的是禽兽。
因为不能忘记 所以一直向前
可与上周上映的艾达怎么了(Quo Vadis, Aida? )对比观看,塞族穆族克族的命运真是风云转换……相对鲜明的特色为近乎贯穿始终的受难(仅有姐弟父亲逃出生天的段尾),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中,屠杀与集中营往事还原了“极度的毫无希望”,代表塞族人经历的民族苦难和时至今日民族的“幸运者才具有的希望”
太伤了,不敢一次性看完
比看辛德勒的名单还有沃伦还要难受
大家就是比划十字架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只有远离故乡,才能看清故乡,那里有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纯洁幻想,我们的躺在地下的亲人,我们熟悉的风中的味道······拍得很稳,有些段落很让人感慨,看到一代人的消逝青春,一个的起伏跌宕,爱的是永恒的故乡,永恒的辽远山脉,不是形而上的和傲慢暴虐的者······
[歷史補全加一星] 如果覺得電影拍得套路,除了怪長得那麼不一樣的“文明”人類們總能做出如此驚人一致的暴行還有別的嗎。德國軍官“說了只收拾猶太人,為什麼要管塞族人”的問題真有意思,塞為主 猶為輔 才是適合本國國情的嘛。“見不得拿小孩煽動對立”的大善人評論真是讓人開眼了。導演為超過兩萬名的14歲以下Jasenovac受害者說個話就變成了民族主義者。以後這類題材電影都不要出現殺人的場面了,不落忍。
关于二战期间塞族人被克罗地亚人屠杀的故事,来源于真实事件。在影片中,塞族人成为任人宰杀的羔羊,成为民族清洗的对象。尽管他们在前南这块土地上一直作为强势民族存在,一直到现在。而且就在影片所反映的事件之后,塞族人也对克族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在这块土地上,种族、宗教、文代与历史紧紧纠缠在一起,恩怨情仇,血腥断。影片更多只是一种展示,故事很弱,太多抒情。小女孩的设置不讨人喜欢,基本没戏,只靠两只大眼来表演。
3.5 十字架向左画向右画可能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上帝。
7分。二战期间巴尔干半岛不为人知的恶行。因为塞族和克族百年来的仇恨,死去了多少无辜的人啊。电影中的克族军人比纳粹更让人恐惧的是,他们不仅仅用枪,还用匕首、铁锤甚至剪刀杀人,这种变态的嗜血让人不寒而栗。当然也有克族中善良的人一直在拯救孩子们的生命。虽然每一个在地狱般的集中营里的塞族都值得同情,但我总觉得主角这一家人有些自私。别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们家的人,而主角家的人都不太在意别人的安危,他们间接让三个人死去。也许自私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一部分。
巴尔干的奥斯维辛的
愿战争不再上演 要是在影院里能看到就好了
巴士底的猫
一边是《阿依达,你往何处去?》塞族人在屠杀,一边是《来自亚塞诺瓦茨的达拉》塞族人被屠杀。仇恨不可能像偿完欠款那么干脆的一笔勾销,而是像紧绷的弹簧随时会给予疯狂的报偿。他们说人类在一步步的走向光明,而我看到的只有一幕比一幕更深重的黑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