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导演:史蒂芬·野村·斯奇博
主演:坂本龙一
关键词:坂本龙一 纪录片 音乐 日本 音乐纪录片 Live 2018 美国
经典电影《末代皇帝溥仪》、《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复仇勇者》的配乐,皆出于日本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师「坂本龙一」之手。2017年他为时隔8年的新专辑《async》在纽约ParkAvenueArmory的Veteran’sRoom举行了两场「一票难求」的演奏,全球仅得200位观众有幸欣赏。坂本积极追溯和思考人与音乐的根源和关係,近年的作品风格亦见远离「形式」,更正视「音乐」本质。《async》的创作灵感源自日常事物、凋塑和自然。为追求极致声音,坂本在「async演奏会」上除表演拿手的钢琴,亦大玩鼓棍、棒枝敲击玻璃板,以及音响凋刻品,让观众用音乐去感知世界,与大师一起寻找永恆之音。详情演出的一部分内容之前在東京オペラシティ的設置音楽展看教授演出过一次 到底是有多有趣的人才能想得到用婴儿的摇铃和一块玻璃做出曲子呢 弹钢琴的时候依然是酷并沉浸的表情 最喜欢fullmoon里说的 最可怕的是准确性。
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就像被定在座位上。教授的音乐配上雪花、沙画、涟漪、树空、白云,迷幻得就像磕了LSD一样,非常灵性直击神经末梢才能得到的全感官体验。聊音乐之前还是不得不说一句,银发黑衣板鞋的教授太帅了!到这份上才能说是"玩"音乐啊,与其说是音乐家不如说是声音制造师,指腹摩挲钢琴,鼓槌摩擦琴弦,金属指套摩擦电吉他,钢丝网扫过钢筋,沙锤摩擦玻璃,弓弦摩擦柱状自制乐器……看他俯首于效果器与钢琴间,虔诚近乎献祭,情色近乎调情。
#资料馆留影#其实是现场音乐会直播,晚年的教授愈加“仙”了,每一个段落的音乐都幽深脱俗,诠释了不同心绪的主题,堪称“幽玄”妙乐。ps 假如闭上双眼,静静聆听音乐,恍若时光之流划过身体,而你也已不在此身此地,而是在他乡在童年在遥远的过去与未来。
音乐是好的,但作为纪录片真的没什么技术含量。
能看到教授的现场实录也算幸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许是经历了对生死的追问后,他早就把自己从俗世之中整身抽离。在async这张专辑里,坂本龙一孤身携琴,邀天地万物为友,何其洒脱,何其通透。印象特别深的是天顶的大屏幕用各种语言打出的诗行,能像教授如今这般坐看云起时,当真不枉此生。
Berlinale 2018 #1 2/22 1800 @ cubix 8 三大电影节debut居然就这么来了还撞上了见面会- -也就看个乐器(?)秀- -话说音乐是受solaris启发哦,这趟布拉格柏林游果然是摆脱不了毛子了-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坂本龙一专辑《async》纽约第七军团军械库演出现场高清录像。没有一句旁白与介绍,只有音乐。教授通过在音乐演奏形式、声音素材收集运用上的创新,展示在音乐创作道路上的艺术探索与追求。把鼓点节奏化为雨滴入水的那段,我可以连看1个小时
太高级而无法打分 这场睡着的人更多了 隔着过道我都听到气息声
这么偏门居然满座。安静出场,鬓发如霜。第一曲就夺魂。曲子里,想上一次见他还仿佛冷森森一对精目……黑暗里与人一起泪涌。首演live版是200人的音乐会。隔座女生对同伴说,如果能作那200人,好幸福shi了。高能量密度却异常克制的一小时。终于深吸口气,停下,莞尔。立即离去,步伐依旧敏感天才少年。无人出声、离场,安静到演职员表尽头,未完,碎片黑洞,才是尽头。
async循环不下百遍,其实一半以上次数都是当睡眠音乐在听,但是这个live从头到尾没闭眼看,教授表演时小表情还是很多的。结合教授创作的心境,生与死之间的沉浸式体验。希望明年香港能抢到票!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听懂坂本龙一的音乐,他就是Claude Debussy。
十分嫉妒这样富有创造力的人。他用各种东西,不是为了装逼和得到认可,只是简单的表达自我。
可能说带着粉丝眼光看也没错,我觉得它要比关于新专辑的任何纪录片和采访都好,因为没有了阐释,胡思乱想的空间就多了很多,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这可能是张致敬老塔的专辑,而是可以看见他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音乐与音乐表演该往哪里走了。从南极那次采样大自然以后的个人创造都从自然中创造新的声音,变成了一个音色导演,而不是旋律演奏家了。观众给予的反馈也有趣了很多,镜头里的观众好奇他在摆弄什么,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忍着不睡;而大荧幕前的观众,一直期待他能给什么,有的已经自然地睡过去了。他从没谄媚,自己本身就足够具有吸引力,可能还是因为长得帅,所以无论做啥都有说服力,大家都会美化掉。
常听说的是复原古音,但在这个年纪能用电子设备把声音玩得这么娴熟的就叹为观止。我们以为音乐是创造声音,其实是二手的人造的声音。发现自然的声音,然后加入这场表演才是更值得的。正如坂本龙一所说,钢琴是人类把一些自然的物体套进自制的模具,发出我们想要的声音,却不知道这些自然的物体已经脱离了原本的状态,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他是在用音乐的形式释放自然吧,所以也不需要思考什么意义,像一棵树、一只鸟听过的声音,也把自己当成一棵树、一只鸟那样去感受。感受这样精微的声音现场就不能有太多人吧,甚至都不敢咳嗽一声。
忘了标注。看完《终曲》再在这部现场,我们才能稍微懂一二点教授,否则就是场下观众那个懵表情。教授可真是个孤独的人啊……
困倦、烦躁,欣赏不来……
像小孩子玩沙子一样,在周围正襟危坐的听众面前,依然可以用手中各种各样的“玩具”玩儿音乐,并且旁若无人的沉浸其中,仿佛生命中就只有音符和自己。当然了,对于影迷来说,有趣的时刻当然是熟悉的台词响起的瞬间。
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数字和我喜欢的艺术感觉第一次结合。very inspirational。
理解本身就是种误解 能够欣赏到这场演出的200位观众是幸运的
神仙鱼
演出现场记录,演出的正是拍摄制作《终曲》时教授在创作的音乐,《终曲》中出现的创作工具及采集的素材在此悉数出现,曲目中包括了彼时所说要以做出老塔伟大的Solaris般出色的音乐为目标的致敬之作Solari。非常实验性的创作和演出,而其中多数都可以让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从而成为配乐,也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看教授专注的表演是比音乐本身更让人享受的事。最喜欢的是Solari与行者。